中华文化复兴长远规划

信息网址:www.ruyirensheng.com 更新时间:2014-05-27 18:48:54 浏览次数:5686
中华文化复兴长远规划
  • 全向全国及世界推动人生幸福事业
  • "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广泛开展各项工作
  • 国际天灾研究会简介

 


  

已成立"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


        新世纪里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的复兴,这是我国政府的目标和人民的愿望。中华民族要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全面高速发展,创新是基础。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是我国特有的巨大宝库,我们应充分利用宝库中的资源结合新世纪有利的各项条件来创新提高,为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积极作用。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日本的发展,及当前西方一些有远见之士都在尽力研究中华文化,正说明了中华文化在未来世界里有无穷的价值!中华民族复兴,中华文化复兴是先声。所以于2004年成立"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 便于组织专家、学者,广泛深入研究中华文化在新世纪中的应用。

附: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下设机构
        1、中华传统医药研究所

        2、中华传统科学究研所

        3、中华传统管理研究所

        4、中华传统艺术研究所

        5、中华传统哲学研究所

        6、中华传统自然研究所

        7、中华传统养生研究所


 

       

                                     国际天灾研究会简介

        编者按:国际天灾研究会是5.12大地震后,国内外成立的第一个综合研究重大天灾预测预防的国际性学术组织。该研究会自筹备到成立,做了大量有益工作,成名副其实的推动重大天灾研究的重要力量。
汶川大地震举国反思,震惊世界,觉醒中国。胡锦涛主席提出: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一年来,我们响应胡主席号召,努力攻克地震预测难题。2008年11月22-23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华文化与21世纪新文明国际研讨会暨如何使汶川悲剧不重演研讨会"中,专家们深感"5.12"后肩上的责任重大,希望成立一个长期性的、便于开展群测群防天灾研究工作的机构,团结更多的国内外民间及专业的天灾预测专家,以便更好地预测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为了利用香港国际交流的地域优势,经研究决定将2008年5月24日成立的"中华文化与重大天灾预防研究课题组",更名为:"国际天灾研究会",已在香港注册登记。在北京等地设联络处。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八条明确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5月1日,开始执行新的《防震减灾法》。为此,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对在地震中遇难者最好的哀思和纪念就是攻克地震等天灾面临难题。5月9-10日,我们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如何使汶川悲剧不再重演暨国际天灾研究会成立大会。
       研究会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坚持实践是检验科学真理标准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弘扬无私奉献、团结求实、协作创新的精神,为中国天灾研究与世界防灾减灾事业做贡献。
      研究会宗旨:在符合国际和中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开展公益性的全国、国际重大天灾预防研究、交流工作,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预测信息和研究成果,促进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号召研究会成员为防灾减灾伟大事业多做贡献。
     研究方法:以"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多路探索、多兵种联合作战"为指导,采用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民间与官方等多种预测方法相结合、综合分析的方法。
     组织机构:1、学术顾问委员会;2、群测群防部;3、国际交流部;4、科研成果开发部;5、资料整理与宣传部;6、财务管理部;7、综合办公室。
     顾       问:由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专家组成
     设       立:会长 副会长 秘书长 副秘书长

 


 国际天灾研究会部分人员名单(暂定)


荣誉会长:南海戒忍 普陀山全山方丈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顾 问:马 宾 国务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顾问
郝盛琦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伍绍祖 原国家体委主任
姜文赞 原北京市政府顾问
李 坪 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绍燮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文津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顺基 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
宋正海 生地人生学术讲座主持
贾 谦 国家科技部中医药发展地位战略课题组组长
国际交流总顾问:陈一文(英国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
法 律 顾 问:巩献田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律 师 庞红兵
博士后 邹剑锋
会 长:李伯淳 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院长
副 会 长:陈一文(兼) 傅景华 王建军 邓必南 觉如法师 吴恒昭(香港)
徐 中(美国) 王心远
秘 书 长:李伯淳(兼)
副秘书长:朱高山 朱 程
常务理事:陈一文 傅景华 王建军 邓必南 觉如法师 李伯淳 吴恒昭(香港)
徐 中(美国) 王心远 沈树奎(新加坡) 王建军 陈云翔(马来西亚) 曾水亭(台湾)郑浪平(台湾) 张爱联 汪成民 徐道一 高建国 徐好民 商宏宽 郭安宁 毓 晏 杨雨霖 李世煇 粱 毅 朱高山等
预测科研
专 家 组:郭增建 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
汪成民 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耿庆国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徐道一 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高建国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张衡学社社长
孙加林 原内蒙地震局局长
刘德富 中国地震局预测所研究员
沈宗丕 上海地震局研究员
林命周 上海地震局研究员
徐好民 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
钱复业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
赵玉林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
林云芳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
曾小平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
黄相宁 地壳应力所研究员
强祖基 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尹祥础 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罗灼礼 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顾国华 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刘浦雄 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郑大林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
丁鉴海 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张闵厚 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孙仕宏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
商宏宽 地震出版社编审
李有才 四川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
张铁铮 任丘华北石油研究院退休工程师,创立预测地震的"磁暴二倍法"
王涌泉 黄河水利专家
徐海亮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郭安宁 兰洲地震局研究员
林中鹏 中国民间中医药协会人体专业委员会主任
傅景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著名五运六气专家
王心远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陶守正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栾巨庆 中国杰出的天文气象预测研究者
王文祥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西安分院研究员、
全国MDCB电磁波地震前兆监测预测网技术首席开发者
王淑芬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著名五运六气专家
群防组:张德亮 杨智敏 李 均 韩韫慧(美国) 陈俊文 陆声俊 陈国生 栾巨庆
孙延好 夏 毅 李韦利 李佳钰 熊 雅 李贵超(马来西亚)
洪淑慧(台湾) 孔 健(日本) 郑吉盎(美国) 朱 程 张小龙
办公室工作人员:洪 彦 袁湘干 傅中慧 徐重阳 徐明月 王立中 张颢韫 温铁荣等

 

 

  

版权所有:2003-2024 © 北京如意人生文化交流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 索家坟30号1-701 邮 编:100082
联系电话:010-62266096   13671003664     13301032085   传 真:010-62266096
电子邮件:ryrs@sina.com 13671003664@126.com 网站域名:www.ruyirensheng.com
京ICP备0600148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