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天灾取得突破性成就

信息网址:www.ruyirensheng.com 更新时间:2014-05-30 07:32:47 浏览次数:5588
预测天灾取得突破性成就

     因为2005年1月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如意人生文化研究中心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的"15万生命遗下的呼唤:预报天灾比赈灾重要”报告会,会议内容由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名誉院长黎园等人的迅速工作下,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科学院网、千龙网、北京晨报等数百家网站和报纸杂志很快就做了报道,使人们了解到中国天灾专家在该领域领先世界,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许多人寻问,为什么中国在预测天灾方面会世界领先呢?为此在1月17日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北京如意人生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续前会又联合举办了,"印度洋大灾的思考:预测天灾的思维”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汇集了多学科长期从事天灾预测及其它学科的十多位专家,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复杂性科学研究哲学、生物、天灾等方面都创建有中国特色方法和理论。他们以预警、防灾、印度洋灾害链中面临的温疫传播等内容从中西方思维认识论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专家们认为这是通过印度洋地震海啸而进行的一次东西方哲学思维学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高水平的讨论会,将对今后东方方文化融汇产生很大影响。

     据本次活动组织人李伯淳先生介绍,本次研讨会参会专家原国家地震局预报中心全国预报组长,强祖基研究员利用卫星热红外外预报方法在印度洋地震海啸中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我国科学家预测临震的自主创新手段,都是运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与现代先进科技相结合而取得的。例如,"三星一线”触发因子的发现,任振球是通过整体研究,考虑了地球内外各种可能的影响因子,包括各种大气内部因子、各种地球物理因子以及各种天文因子,经过对比分析筛选、典型剖析、统计信度检验以及物理机理探索而发现的。此种"三星一线”触发因子,早已在 1975年发现,至今发表了近百篇论文。次声波异常的发现,李均之通过多种临震手段的全方位研究,最后筛选得到次声次异常、地应力突跳和鹦鹉跳跃异常等较好的临震信号。其他一些人如沈宗丕、杜乐天、钱复业、强祖基等各自发现的临震手段,也都是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整体思维,采取非常规方法、形象思维、反向思维或在全息中寻找异常信息而发现的。总之,这次印尼的特大地震是由特定的天地耦合而引起,正如古人所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故知幽明之故”。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整体观和整体思维,对于当代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复杂系统的许多世界性难点的探索和逐步攻克,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一些人不了解中华文化的特性总是用西方文化科学来曲多解中华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说成"臆想笼统思维”、"没有演绎法”等,实在是一种误解、无知,和可悲。

     研讨会由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伯淳主持,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的专家介绍了他们近年预测中过去是以西方形式逻辑为主的思维方式,现在结合中国整体思维来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研讨会上,傅景华教授指出:"中国人的思维是从更高一个层次来认识天灾,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有‘敦阜之纪……其变震惊飘骤崩溃。'其意为土运太过之年,如果发生突变,可见雷霆海啸,暴风骤雨,山崩地溃。《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就有‘郁极乃发,待时而作';其意为抑郁达到极度就会发生复气,等到一定的时候才发作。‘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其意为,土气郁而发作起来,山岩深谷惊动,雷声于气交,尘埃黄黑昏暗,湿气蒸发化为白气,疾风骤雨飘动于高山深谷,落在岩石上反向天空飞溅,山洪暴发,河水漫衍,水退之后,田野之间土石嵬然,好象一群放牧的马。 2004年为我国农历甲申年正是土运太过之年,可见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经典就记载了,用五运六气这种天人合一整体思维预测天灾的结果。”

     温家宝总理早在1991年中国科协的一次会议上指出:"地质的发生发展从来是同天文学、生物学相联系的。把天体运动、地壳运动和生物运动结合起来,把宇宙作为一个体系,把运动着的天体、地球及生物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进行多学科的研究,是当代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温总理的这一论述,同样应该成为地震预报和突发性气象灾害预报此类复杂现象的攻关战略。

     为了从根本上搞好地震海啸的预警,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震预报尤其是临震预报。根据调研,我国地震部门和非地震部门从事交叉领域研究的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已总结出 15种自主创新临震预测手段,他们在预测临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上,各有优势和劣势。呼吁国家能给予他们以资金和人员的支持,以便更好地深入探索。可以认为,只要国家和社会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对现有各种较好的临震预测手段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提炼、改进和机理探讨,取其各自的优势加以集中起来,开发出综合的临震预报集成技术及其理论探索,开发新的手段,并用于日常的临震监测预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地震的临震预报是可以逐步突破的。

     参会专家们深信根据我国目前所掌握的预测手段和方法,在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下,能做到综合协调发挥多学科的特点和各方法的长处,使我国在地震等天灾预测一定会很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产财服务。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我们认为,走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与西方现代科技相融合的道路,可能在我国出现一大批最为重要的原始自主创新成果。据本次研讨会组织人李伯淳先生介绍,今后还将组织与此内容相关的多种活动,使更多人能了解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科学的在认识论、方法论、思维特性等异同,有利开展中西文化融汇的各项工作。  

  

版权所有:2003-2024 © 北京如意人生文化交流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 索家坟30号1-701 邮 编:100082
联系电话:010-62266096   13671003664     13301032085   传 真:010-62266096
电子邮件:ryrs@sina.com 13671003664@126.com 网站域名:www.ruyirensheng.com
京ICP备0600148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