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人行孝得天助的奥秘 !
第十二届全国孝贤大会《孝道文集》李伯淳论文《揭示人行孝得天助的奥秘》获二等奖。原文如下:
揭示人行孝得天助的奥秘
——孝在人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李伯淳(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
我国教育的现状是青少年自杀率高、青少年犯罪率高、大学生就业难、创新能力差、身体素质低,以上几方面可见,中国教育的失败。因此,近年引发出国学习潮和许多私书院及社会各类成功学、素质教育等,一浪高过一浪。但由于其中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又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高价课程低质量、死背经典食古不化、肓目艺术跟风、炒作奥数思维等。我认为其原因是由于缺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缺失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相应的技能和健身等教育。青少年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中,许多人学了80%无用的东西,而真正人生实用的80%的东西需自己在社会工作中付出巨大代价来学习。如:为人处世、防病知识等。目前学生学非所用、用要自学的现状,造成人一生最大的浪费——时间浪费。面对这些问题,我国的教育该如何改革呢?现代理想人生教育目标应该是什么呢
古代著名教育家韩愈《师说》一开始就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想师者所传道、所解之惑,更需传最重要的人生第一道----人生之道,解最大的人生之惑。在当今,中西方文化碰撞之后,并未形成一套较好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以目前的教育大多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人生之道所传甚少,所以造成学生人格扭曲道德缺失。介于此非常有必要对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中国古代教育及人生第一道的"孝”,揭示其对人生成功的奥秘。
一、教育第一位是教会孝
学生学什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以贯之的就是通过学习教养来"明人伦”,使人伦彰显明白。什么叫"人伦”?就是人际关系的伦理准则。古人认为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种关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不可变革的,而处理这五种关系又必须依循一定的准则,所以就称为"人伦”、"伦常”。比如《孟子·滕文公上》说:人之所以是人,是有其为人之道的,如果吃饱了,穿暖了,住安逸了,却没有受教育,那么就近于禽兽。所以整个教育的重点也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也就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可见,"孝”是第一位。
"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
人的动物性:唯以饮食男女之欲是聘,则与禽兽何择焉。食色性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无父无君上,是禽兽也。禽兽也知而无义,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纵情性,安恣雎,禽兽行。教育的任务就是去掉动物性,提升社会性。人的社会性: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教之以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因为理义,而有了礼,有了五伦,才真正区别人与禽兽。培养:道、德、艺、仁、智、勇、礼、义、廉、耻。小孝孝于庭帷,大孝孝于天下,近孝孝于一时,远孝孝于万古,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把识字辨音明字义的教学称为"小学”教育,以区别于传授经传义理为内容的"大学”教育。以《弟子规》所要求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小学大学的区别:小学是"见小节而履小义”。大学就是教育成人"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这就是"大节”、"大义”,而且不仅要"见”,还要"践”。《大学》就是这样的经典,大学也是这样的要求。其实小学、大学的教育,就是小孝、大孝的教育。
二、孝能感天,提升天助获得人生成功
《孝经·感应章第十六》中"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古诗文网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译文为:孔子说∶"从前,贤明的帝王奉事父亲很孝顺,所以在祭祀天帝时能够明白上天覆庇万物的道理;奉事母亲很孝顺,所以在社祭后土时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理顺处理好长幼秩序,所以对上下各层也就能够治理好。能够明察天地覆育万物的道理,神明感应其诚,就会彰明神灵、降临福瑞来保佑。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这就是指他有父亲了;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这就是指他有兄长。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到宗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于坤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想悦服的。’”
这是说明孝悌之道,不但可以感人,而且可以感动天地神明。中国古代哲学,即是天人合一,故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人为父母所生,即天地所生,所以说有感即有应。以证明孝悌之道无所不通的意思。
由以上的道理看来,孝悌之道,若果做到了至极的程度,就可以与天地鬼神相通,天人成了一体,互为感应,德教自然光显于四境之外,远近幽明,无所不通。
《太上感应篇》中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有报,如影随形。……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福,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译文:人的祸福没有门路,完全是由自己招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人影紧跟着形体一样,绝不差错。……所以勉励力行众善的吉人,因为他的语言善,视善,行为善,在一天之中,就有了三件的善行;等到三年满了,他的善行也就圆满了;上天必定会赐福给他,增长他的寿命;而常做诸恶的凶人,因为他的语言恶、视恶,行为恶;在一天之中,就做了三件的恶行;等到三年满了,他所造的恶也到了恶贯满盈的时候,上天必定会降祸于他,减除他的寿命啊!这说明人的善恶行为对自身的影响巨大。自佑之人,天必佑之。
事物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后者只不过是前者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而已。"鬼使神差”、"阴差阳错”、"左右逢源”、"如有神助”,都是由于平时的"因”,而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的"果”。
古代明贤帝王能感天地,感通外界,其实常人也是如此。如何提升天助的现象,这也是古人有深入研究的。所以,佛道儒中都有此类的教育和研究。如《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关于心斋的说明。
颜回说:"我不曾禀受过‘心斋’的教诲,所以确实存在一个真实的颜回;我禀受了‘心斋’的教诲,我便顿时感到不曾有过真实的颜回。这可以叫做虚无空明的境界吗?”孔子说:"你对‘心斋’的理解实在十分透彻。我再告诉你,假如能够进入到追名逐利的环境中遨游而又不为名利地位所动,卫君能采纳你阐明你的观点,不能采纳你就停止不说,不去寻找仕途的门径,也不向世人提示索求的标的,心思凝聚全无杂念,把自己寄托于无可奈何的境域,那么就差不多合于‘心斋’的要求了。一个人不走路容易,走了路不在地上留下痕迹就很难。受世人的驱遣容易伪装,受自然的驱遣便很难作假。听说过凭借翅膀才能飞翔,不曾听说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翔;听说过有智慧才能了解事物,不曾听说过没有智慧也可以了解事物。看一看那空旷的环宇,空明的心境顿时独存精白,而什么也都不复存在,一切吉祥之事都消逝于凝静的境界。至此还不能凝止,这就叫形坐神驰。倘若让耳目的感观向内通达而又排除心智于外,那么鬼神将会前来归附,何况是人呢!这就是万物的变化,是禹和舜所把握的要领,也是伏羲、几蘧所遵循始终的道理,何况普通的人呢!”
三、揭示孝感天助的奥秘
世界生物学权威、世界上第一个破译了"人类肾素基因密码”的日本生物学家村上和雄所写,《人生的暗号》中有这样一段:"改变环境,身心两方面都受到了新的刺激,这就可以唤醒睡眠中的基因。同时,精神方面也可以影响到基因的‘开闭’。所以说,环境和精神两者,就是管理基因的关键所在。”可见精神意识对人的影响之大。
《管子·内业》中"搏气如神,万物备存。能搏乎?能一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勿求诸人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其译文:能够专心一意在气上,就会象神明一样,可以把万物完全收存在心中。问题是人们能专心么?能一意么?能做到不用占卜而预知凶吉么?能够要止就止么?能够要完就完么?能做到不外求于人而靠自己解决问题么?思考吧!思考吧!再重复思考下去吧!思考不通,鬼神将帮你想通。其实这不是鬼神的力量,而是精气的最高作用。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黄帝问于岐伯曰: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其译文为:黄帝问岐伯道:什么叫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教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说:天所赋予人的是"德”(如自然界的气候、日光雨露等),地所赋予人的是"气”(如地面上的物产)。因此,由于天之德下行与地之气上交,阴阳相结合,使万物化生,人才能生存。人之生命的原始物质,叫做精;男女交媾,两精结合而成的生机,叫做神;随从神气往来的精神活动,叫做魂;从乎精的先天本能,叫做魄;脱离母体之后,主宰生命活动的,叫做心;心里忆念而未定的,叫做意;主意已考虑决定,叫做志;根据志而反复思考,叫做思;思考范围由近及远,叫做虑;通过考虑后而毅然处理,叫做智。由此可知人的思维意识心理活动,不只是在脑内神经,而更是受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活动为基础。
在现代心理学、心灵学、超心理学中也有许多破译,因篇幅有限在此就不加说明了。由上可见,人的内在精气神在良好心身环境下而至所达的神奇作用,这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神奇的功效。
综上所述,人生第一道的人生之道教育在古人总结为"百善孝为先”,《孝经》中对小孝、中孝、大孝都有论述值得今人去重视和实践。"孝”能感天神秘性,其中的奥秘在什么地方呢?这应该是需要破解和揭示的,本文所做的论述还较为粗略,望各位指正!
2015年8月27日